
讓你的膝蓋用到100歲!推薦給所有膝蓋痛的人~
2025 Jan 02 中年人的膝蓋強化 好物推薦
其實我們的膝蓋,可以用到108歲。
如果你已經膝蓋痛,那我建議你可以看看這本書:「用到100歲的膝蓋」。以下是我的心得跟我自己的經驗,提供你參考。
常見的膝蓋迷思
膝蓋會痛就不要動?
這絕對是迷思第一名。當然,如果你現在是在「急性期」,也就是剛開始痛的前3天,可能是需要休息的。但那不代表,你一輩子都要因為膝蓋痛就停止活動。 當我們在活動膝蓋時,會讓關節產生潤滑液,反而會潤滑你的關節,讓你動起來不卡卡。當你因為害怕受傷,而停止各種活動。你的膝蓋就沒機會「新陳代謝」,你的軟骨跟周遭組織就會越來越乾,越乾,就越難活動。 如果你想知道,膝蓋痛的時候可以做哪些「潤滑關節」的動作,你可以參考書中有一些簡單的動作。
膝蓋軟骨磨掉了就不能再生嗎?
我以前都覺得,軟骨、肌腱、韌帶這三個組織,如果受損就很難恢復了。你只能「避免」他不要惡化,但要靠自己的力量恢復再生,基本上就是不可能。
然現在有很多治療手段,什麼PRP,玻尿酸….,但在我實務上,就算是很勤勞去醫院診所治療,他們還是深受膝蓋痛的困擾。所以我也不覺得,在肌力訓練這一塊,我自己有什麼能力可以修好他們的膝蓋。
但看完這本書,我才發現其實軟骨還是有一些自我再生能力,如果你願意開始做一些運動。而且就算你軟骨真的磨光光,你還是有可能透過肌力訓練,減少疼痛的問題產生。
我突然覺得,我好像有點底氣可以跟會員說:「呀,你雖然軟骨磨損,但還是可以無痛的生活。如果你有好好訓練你的肌力,用正確的方式做日常的動作,你還是可以有不會痛的膝蓋。」
止痛藥可以解決膝蓋痛?
結論:不行。
雖然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止痛藥只是治標不治本,但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是靠著止痛藥在解決自己的膝蓋痛。
疼痛就像是「火警警報器」,如果你家廚房失火,有警報器你才會趕快去關火。但止痛藥吃下去,你就是把警報器給關了,你就會持續用錯誤的動作跟姿勢去活動,造成疼痛問題越來越大。
到最後就只能開刀,就算開了刀,你也不一定會好。只要你不去學習膝蓋的使用方式,他就是會一直磨一直磨。
穿著護具運動,可以嗎?
同上,我個人是不建議。因為護具是限制你的關節動作,也會關掉的你感覺。
本來你不穿護具,只要動作不對你就會感覺到痛,你就會去改善你的動作。但因為你一直穿著,護具會「壓住」你的感覺,你感覺不到痛或不舒服,你就不會知道,現在的動作是對的還是錯的。
護具只是「過渡期」的用品,我們要做的,是每天做一點訓練,讓自己慢慢脫離對護具的依賴,並不是「一輩子」要靠著護具生活。
讓膝蓋用到100歲的好觀念
活動膝蓋,才能讓膝蓋用更久
事實是,當你活動膝蓋時,就會有各種新陳代謝在裡面。你就可以保持你軟骨的再生能力。
我覺得膝蓋有點像汽車的輪胎,如果你常常開,雖然輪胎也會磨,但彈性都會在,你可以用比較久。但如果你都放著沒動,他很快就風乾給你看,如果突然你要開個長途,一定就是爆胎。
學習合適的走路姿勢
你可以觀察你的鞋底,如果感覺外側損的比較嚴重,可能你走路都是習慣把重心放在腳底外側。你可能要練習把重心移到大拇指,試著用足弓內側走路。
如果你鞋底磨損的是內側,那就是剛好相反。
但我自己的觀察,這件事可能不容易執行。因為走路是一個「自然動作」,如果要你每天都想著:「我要用內側走路,我要用內側走路….」你一定會覺得人生好累,為什麼連走路都要思考。
你可以用書中的方式,「察覺」自己走路的習慣,但不需要為此感到焦慮或每天都在擔心自己有沒有走對。這些都可以透過訓練跟練習,身體會慢慢找到對的重心,恢復自然的走路姿態。
我比較懶,我比較喜歡在訓練時,就把這些東西融入在訓練當中。而不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刻意練習這些我們本來就會的動作。
讓大家在日常生活可以隨心所欲,怎麼走都不會膝蓋痛,我想才是我們訓練的目的。
喚醒腳底,讓你走路不跌倒
不管你是那種膝蓋痛,都跟你腳底彈性跟力量有很大的關係。
比較常見的腳底問題,就是足弓塌陷跟拇指外翻。這兩個問題就是大部分人膝蓋痛的原因之一。
因為我們的腳常常是包在鞋子裡,你很少有機會讓腳指頭「伸展」、「活動」。加上我們常常坐著,或是穿氣墊鞋,這些都會讓你的腳底「忘記」怎麼用力。
「都有氣墊幫我出力了,我幹嘛還要用力?」你的腳底這是樣想的。當腳底的彈性或是力量不夠,你走路就很容易「晃」。這就很容易增加你跌倒的機會。
但你不需要很大的重量訓練腳底,其實就一些簡單的小動作,就可以慢慢找回腳底的彈性。
教練都怎麼保養自己的膝蓋
1.常常赤腳
沒事就光腳走路,赤腳做訓練也是一種刺激腳底的方法。如果你有看我的影片,你會發現我幾乎都沒穿鞋子。不是我沒錢買鞋子,而是我比較喜歡在訓練肌力的同時,也強化我腳底的力量。
你可能會說,那去公園走那個「健康步道」可以嗎?我身邊的物理治療師們,不太推薦,因為那對腳底太過刺激,你會因為疼痛改變你的走路姿勢。
3.3D呼吸
好的呼吸模式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像骨盆前傾、駝背、腰痠背痛….。也會改變你走路的模式,自然就會減少膝蓋痛的問題。
其實我們所有人剛出生時,都是用最棒的呼吸模式在活著。只是因為我們開始上學、開始久坐、開始有生活上的壓力…漸漸就改變了你呼吸方式。
但既然這個是我們的原廠設定,就表示我們還是有能力改回來。
如果你想參考怎麼練習3D呼吸,我也推薦你看我的YT影片,或是你上網搜尋:「3D呼吸」或「橫隔膜呼吸」應該也可以找到比我講的更好的影片。
4.肌力訓練
這完全就是讓你脫離膝蓋痛的最佳選擇。不過,我自己的觀察是,很多人不是肌肉沒力,而是:
1.不太知道「動作」的順序,導致動作出現「代償」。
不是說代償就是不好,但如果你一直用錯誤的順序做動作,就容易磨損關節。
這有點難,不是今天這篇文章可以寫完。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參考我深蹲系列的YT影片,都有分享。
2.關節的活動範圍太小,以至於很多動作做不出來。
很多男生肌肉力量比女生大好幾倍,但他就是沒辦法全蹲下去,又或是沒辦法把手舉過頭。
這真的很可惜,那就像你有很好的引擎,但是放在一個零件都生鏽的汽車裡。但我想我也不要吐槽別人,以前我自己也是會有這種「力量好就什麼都ok」的迷思中。
但現在我慢慢理解,力量不是全部,身體不只需要力量,也需要靈活度跟協調能力,還有不錯的反應速度…。力量當然可以改善一部分的問題,但不會是全部。
如果你有興趣,明年2月開始,我會重新開設「膝蓋強化課」跟「下肢肌力講座」,歡迎你訂閱我的電子報,因為會員會有優惠。免費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