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故事】當我的小孩是過動兒時,我怎麼陪他走過? ft.憶珊教練
2024 Dec 30 Podcast
老闆娘憶珊,是我在前一間達特舒健身房認識的,他當時還只是會員,我就對他印象深刻。
「到底為什麼有人可以一天三練?早上來下午還來?」我是無法理解這種體能,我心中覺得他一定是個超級過動兒。
沒想到跟他訪談的過程,才知道他也經歷過心臟破損開刀、兒子是過動兒的故事。
愛運動,卻不能參加運動校隊
「我因為有先天性的心臟病,在從小就被拒絕參加各種運動校隊。老師聽到我有心臟病,就會拒絕收我。」他說。
即使國中之後,他的心臟已經開刀修復好,醫生也說已經能正常運動。但他的心臟跳動的速度,還是會比正常人更快。
曾經,他參加過高強度間歇訓練課時,心跳跳到210多下。「當時我的教練嚇死,趕快叫我暫停。」他說,雖然他並沒有不舒服,但如此高的心跳,的確會讓很多教練驚恐。
如果我是他教練,我肯定也是嚇到心跳暫停。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因為心臟問題就害怕運動。「就是因為我心臟不好,所以他需要更多的訓練讓他保持健康。」心臟開完到刀的第一天,他就去高空彈跳….
我是覺得也不用這麼刺激的訓練,但也有可能就是這樣熱愛挑戰的性格,讓他可以即便面對各種困境,或是面對兒子過動症時,比常人有更多的毅力去解決它。
當我的兒子是過動兒時
當時的憶珊還沒成為教練,只是一個照顧兒子的全職家庭主婦。當他兒子被診斷出罹患過動症,他似乎沒有太多的「哀怨」。在我跟他的訪談中,我沒有聽到他說一句:「為什麼是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麽是我?」
而是,既然挑戰來了,就是面對然後解決。當然帶過動症的小孩,挫折一定是不會少的。
曾經,他帶著一歲的兒子去餐廳,因為他失控尖叫無法控制,被餐廳趕出去不能用餐,讓她整整三個月都不敢帶小孩出門。
曾經,他的小孩因為有「痛覺敏感」,只要一點點疼痛都會被放大數百倍,無藥可醫。醫生說你只能讓他接受更多刺激,讓他適應這些疼痛。於是他跟著兒子參加各種運動,只要是兒子上課,他也一定跟著上。然後跟著他一起跌倒、一起努力。
曾經,他的兒子想要成為跟李智凱一樣厲害的體操選手,他就直接遷戶籍,帶著兒子去台中找專業的教練訓練。即便後來撐了一年,發現兒子真的撐不下去,決定回來台北。
「我不在乎他成績好不好,但我希望每一件事,我都有帶著他去嘗試努力過,即使那個結果不是我想要的,但至少我們都有努力過了,這樣就夠了。」
孟母三遷,但她已經六遷
「我曾經遷了6次戶籍,就是希望可以找到適合他的教育。」憶珊說。孟母也才三遷,而她就已經遷了6次。
台灣的體制內的教育,也是讓憶珊跟兒子需要調適的地方。「老師會希望課業一定要跟上,但我知道我兒子不是唸書的料,他如果要升學,就是得要有運動成績。」於是他得要跟老師不斷溝通。
但他不是課業就全部放棄,而是在小孩可以努力的範圍盡力就好。
我絕對可以理解,這件事的兩難。如果小孩可以課業成績好,誰不希望他全部做到。但如果小孩真的努力了,也真的在這方面沒有天賦,那是否還需要強求成績呢?
這我真的沒答案,我自己是比較屬於「希望小孩找到天賦」的家長,成績我也不是很在意。或許成績也是鼓勵小孩努力的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
除了衝勁,還需要神隊友
其實聽到一半,我就很好奇他另一半的想法。
「妳先生不會覺得,你這樣也太衝了?」我很好奇,因為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這樣做。
「我很感謝他,他算是我的神隊友,他很支持我每一個決定。」包含開這間店,當初她只是看個房子,就突然覺得:「在這裡開店好像也可以喔!」然後回去就跟老公說他想要在家附近開健身房。
「你評估好就好。」得到老公支持,他當然就開下去了。你如果看完前面,就知道憶珊教練是那種說到就會做到的人。
我得說,我認為她先生才是心臟大顆的那個人。
我想要讓這裡的人知道,肌力訓練比吃藥更有效
其實憶珊教練的店不是在很繁華熱鬧的都會區,他的店卡在林口跟桃園市之間,這裡的人口不像林口有比較好的健身概念。「多數還是長者,他們比較沒有訓練肌力的觀念。」於是他走進社區,幫社區內的長輩開設肌力課。
他也有帶過動症的小朋友訓練,因為帶著自己的兒子,讓他知道運動對過動症的小孩十分重要。「我也希望可以幫助這邊的小朋友,有一個可以運動的地方。」
但推廣一個觀念總是最辛苦的,他可能要數年的時間,才會慢慢被大眾接受。我真心希望他的健身房可以很好的經營下去。
如果你家也有特殊兒,剛好也住在龜山一帶,真心推薦你可以找憶珊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