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髮族肌力訓練,94歲奶奶的私人教練課,我學到這些事...
2023 Nov 05 教學分享

銀髮族肌力訓練第一定律:建立關係比教學重要
第一次見面,我們從聊天開始,在過程中,慢慢獲得奶奶的各種資訊。奶奶因為有一隻耳朵聽不清楚,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安靜」的時刻。 「奶奶,妳通常幾點起床呢?」 「........」 「奶奶?你幾點起床?」 「喔~~5、6點吧」 「教練你要在右邊講話,我媽媽比較聽得清楚」 「喔喔~抱歉我忘記了」 一開始,我們一週上一次課,上了幾次後,奶奶開始跟我說:「今天覺得好累」、「今天腳沒什麼力氣...」。 當下,我大概猜到:「奶奶可能不喜歡這樣練。」雖然我給他的動作,在旁人看來都是很輕鬆的伸展跟活動,像是坐在椅子上伸展大腿,坐在椅子上活動肩關節,然後走到旁邊的臥榻練習一下呼吸跟臀部....。 但長輩覺得累了,我也不會堅持一定要做完,畢竟長輩跟一般人的體力跟身體狀態都有差距,沒辦法把健身房那套,直接複製到他們身上。 「那不然今天我們就先按摩放鬆一下,先不要練如何?」 「啊啊喔~~這裡好酸好痛喔!!這到底是骨頭還是肉在痛?」 「喔,這裡可能是你太緊繃了,我們下次上課,可以多做一些伸展按摩試試看」 那天,我花了30分鐘幫奶奶放鬆了他從來沒被按摩過的大腿,小腿。 隔天,會員興奮的告訴我:「教練,我媽媽很喜歡你的按摩耶!她說隔天腿都不酸痛了很輕鬆!」於是我們的訓練從60分鐘,又增加30分鐘的運動按摩。在那之後,奶奶才真正對我去上課,有比較多的「期待」(按摩的期待)。銀髮族肌力訓練第二定律:不要堅持己見
訓練的過程,也遇到很多狀況。最讓我覺得挑戰的,就是奶奶的「頭暈」問題。前期因為沒有太多需要站立的動作,都沒有這樣的反應。但到了開始訓練站立或是需要單腳平衡的動作,他就會明顯覺得頭暈。因為奶奶有吃降血壓藥、加上他的呼吸方式沒調整好,可能是造成她容易頭暈的原因。 我們來來回回測試了好幾次不同的訓練方法,像是:減少奶奶需要移動位置的頻率;減少訓練組數但慢慢增加每組的次數;先把坐姿的動作完成,在進入站姿的動作…..每次上課都必須調整一些東西,慢慢找出適合奶奶的訓練流程。 雖然目前偶爾而是會覺得頭暈,但大部分的時候,奶奶都可以完成當天課表的動作。
銀髮族肌力訓練第三定律:學會「聽」話
當教練久了,會下意識給出自己的答案,但或許,會員需要的不是建議。 我會在空檔休息時,提一些話題問奶奶。除了是好奇之外,更多的是讓奶奶有更多「講話」的時間。因為講話會讓長輩的大腦「動起來」,不是只是被動接受訊息而已。奶奶從一開始的幾句簡短回答,慢慢變成5~10分鐘的分享,分享的東西也越來越豐富,不在只是專注在身體不舒服。 「我這禮拜覺得腳都很沒力,上禮拜都還可以走完的。」 「喔~這樣啊?你上週有去哪邊走比較久嗎?」 「恩~好像沒有...阿~可能是我禮拜一去看了三個醫生...」 「哇~你去哪些地方?」 「先去這裡,然後又去那邊,然後那個診所門口不能停車,所以我要走一段路過去,好累!」 「哇你真的走很多路...」 以前我聽到長輩負面抱怨,會下意識地想要「積極的安慰」對方,或是「積極地給建議」,但其實,我只是不知道怎麼直接面對這些負面情緒而已。 現在的我,慢慢會用「中性」的發問,認真聽他抱怨跟訴苦。如果他真的需要我的建議,我才會說我的想法,如果他只是需要有人聽他講話,那我就安靜聽她說話。老師的話,奶奶都很認真做
「教練你跟我媽講,他比較會聽,我講他都不理我。」因為會員希望媽媽可以恢復跟之前一樣,每天都去公園散步的習慣,他很怕老人家坐著不動,就真的「不動」了。 「沒問題!包在我身上!」但我其實也沒怎麼勸説奶奶運動,只跟他說:「奶奶,你這禮拜開始,幫我記錄你每天去公園散步的時間,走多久,休息多久,都寫下來,我下次來上課會看喔。」 就這樣,奶奶真的很認真的紀錄(如圖)。奶奶的活動量,從「看醫生才出門」,慢慢進步到「每天去公園散步」。每次上課,我們都會聊一下這週散步的感覺。當然,大部分的時候,奶奶都說「我覺得腳還是沒力」、「我覺得腰有點酸」、「今天覺得有點累」
指導奶奶運動,給我的學習多到寫不完
寫這篇文章,一開始覺得應該一下就寫完了,但沒想到我寫了一個禮拜,原因是,我發現這個過程真的經歷很多事,都一再改變我思考模式。這也是為什麼比起待在健身房,我更喜歡走到外面,因為健身房已經把所有東西都準備好,連會員都是自己走來找你,你其實是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下訓練。 但到家裡訓練,除了器材有限之外,長輩的狀況也是常常說變就變。所以「臨機應變」真的是每個教練需要的能力。 另外,很多人以為銀髮族的訓練比較輕鬆。的確,在訓練強度跟課表規劃上,銀髮族訓練沒有這麼複雜。但真正的困難,是如何讓長輩「信任」教練,願意跳脫舒適圈跟著教練做動作。畢竟我們年紀跟生長環境有極大的落差。很常見就是,教練講他的「專業術語」,但長輩有聽沒有懂。 雖然我們把65歲以上通稱為「銀髮族」,但其實65歲跟95歲的身體素質跟心理還是有很大的不一樣。另外,生活環境跟價值觀的不同,在訓練上能夠接受的訓練強度,以及對資訊的接收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別。教練應該要學著「適應」不同價值觀跟生長背景的長輩,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往他們的目標跟需求努力。 延伸閱讀:55歲以上減脂的最佳方法,讓92篇研究告訴你解答!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