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丸玩運動
0
  • 登入
  • 關於我
  • 線上課程
  • 文章
  • YOUTUBE
  • 每週電子報
  • 聯絡我
  • 註冊
  • 登入
  • 0
阿丸玩運動
  • 關於我
  • 線上課程
  • 文章
  • YOUTUBE
  • 每週電子報
  • 聯絡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40歲後的核心訓練 (2)
    • 訓練教學
    • 核心知識與方法 (2)
  • 40歲後的肌力訓練 (33)
    • 銀髮族 (1)
    • 中壯年族群 (15)
    • 孕婦及產後媽媽
  • 教學經驗&學習心得 (9)
    • 教學經驗分享 (2)
    • 學習心得 (4)
    • 會員故事
  • 丸子的真心推薦 (19)
    • 產品&書籍推薦 (2)
    • 教練推薦 (2)
    • 健身房推薦
  • 自媒體經營與學習 (9)
    • 1000天的自媒體之路
    • 國內外自媒體學習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讓你的肌力訓練不再白練!肌肉生長的3大要素,讓你訓練更有效的5個方法。

讓你的肌力訓練不再白練!肌肉生長的3大要素,讓你訓練更有效的5個方法。

2023 Oct 22 40歲後的肌力訓練
內容目錄
  1. 小故事:肌肉生長3大要素是誰發現的?
  2. 肌肉生長的3大要素之一:機械張力 (Mechancial Tension)
  3. 肌肉生長的3大要素之二:代謝壓力 (Metabolic Stress)
  4. 肌肉生長的3大要素之三:肌肉損傷 (Muscle damage)
  5. 讓肌力訓練更有效的方法
    1. 1.控制動作速度
    2. 2.累積訓練量
    3. 3.慢慢提高重量(負荷)
    4. 4.改變動作
    5. 5.適當的組間休息時間
在健身房,常常看到很多新手做動作時,好像要去趕火車一樣,每個動作都用光速在做。於是常常聽到教練喊:「放慢一點!」、「還可以再慢一點!」但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放慢動作?越快完成不是越有效率嗎?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刺激肌肉生長的3大要素!讓你的肌力訓練不再白練! 這3大要素分別是:「機械張力」、「代謝壓力」、「肌肉損傷」,在你睡著前,我們先講個小故事。

小故事:肌肉生長3大要素是誰發現的?

2010 年,Brad Schoenfeld,健身界最有名的科學家之一。他提出影響全球健身界的「肌肉成長三大因素」假說:機械張力、代謝壓力、與肌肉損傷。或許是因為這「三大因素」簡單又具體,所以到現在還是有很多教練跟健身愛好者,會分享教導這個觀念。 不過,比較少人注意到,Brad Schoenfeld 打從一開始就稱之為「假說」,而非確定的事實。也就是這三個原因,並不是「一定是對的」。 直到目前為止,「機械張力」已經被確定是增肌最重要的一項,也有大量的實證研究支持。而「代謝壓力」跟「肌肉損傷」這兩個因素,也慢慢被Bred本人之後的研究證實可能「沒那麼有效」。 但我還是把3個要素都分享給大家,希望盡可能用白話方式解釋,如果有疑問都歡迎提出!

肌肉生長的3大要素之一:機械張力 (Mechancial Tension)

其實跟機械一點關係都沒有,指的是訓練時在肌肉纖維上施加重量,讓肌肉產生張力,張力越大,刺激就越強。 我知道你一定看得滿頭問號,簡單來說,就是你在做你每一下動作時,教練常常會說:「要控制速度不要太快!」原因是,當你控制速度的過程中,你的肌肉就會持續地接受重量刺激,這個過程就是叫「機械張力」。 舉例來說,你在深蹲的時候,用3秒的時間慢慢蹲到底,再用1秒的時間站起來。這樣妳的下肢肌肉,就承受4秒的重量刺激,所以你有獲得「機械張力」。但如果你完全不控制,1秒下1秒上,只是想趕快做完動作,肌肉完全沒有得到重量的刺激,訓練效果就會很差。 分享2020年(圖左)跟2023年(圖右),我手臂線條的變化,應該可以看出很明顯的不一樣。你可能以為我有減重,錯!左邊的我還比較瘦,體脂率也比較低,大約是55~56公斤左右,右邊的我因為練習舉重,體重上升到58~59公斤。(延伸閱讀:3個觀念讓你練出緊實手臂!重量訓練後手臂變粗了?) 不是要讓大家一窩學舉重,而是想讓大家知道,這幾年我的訓練之所以有這樣的進步,應該是我理解了動作的品質要優於數量,也就是「機械張力」讓我的肌肉有獲得足夠的刺激,我才得以進步。 而這也是被證實最有效的提升肌肉量的方式,所以控制好動作速度,讓肌肉有足夠的「時間」接收到重量刺激,是讓你的訓練有效的重要關鍵!

肌肉生長的3大要素之二:代謝壓力 (Metabolic Stress)

也有一些書是講「細胞疲勞」。指的是用高的訓練次數跟組數,讓肌肉接近力竭。這個比較常見在健美選手的課表上,就是用極高的訓練量,讓肌肉練到快沒力(不是快,是已經沒力)。這時肌肉中的代謝物濃度會快速升高,這就是「代謝壓力」。 我們常常說的練到「力竭」,就是要創造「代謝壓力」透過不斷反覆做同樣的動作,讓肌肉裡的代謝物升高,幫助肌肉生長。但力竭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如果你有看那些健美選手在訓練,你可能會覺得「媽呀~訓練一定都要這麼累嗎?」 答案是可以不用。因為代謝壓力這個論點,最近也被Bred自己的研究給捨棄。他發現,就算你沒有練到「力竭」,你也是可以獲得一樣的訓練效果。 白話一點講,你可以不用那麼累,放輕鬆一點訓練,你的肌肉一樣會長大。 參考資料:Without fail: Muscular adaptations in single set resistance training performed to failure or with repetitions-in-reserve

肌肉生長的3大要素之三:肌肉損傷 (Muscle damage)

指的是透過訓練造成肌肉的撕裂傷,損傷後如果能提供肌肉足夠的休息跟營養,你的肌肉就會長得更強大。 我們在做肌力訓練的過程,就是試圖對肌肉進行微小的破壞跟損傷,身體會開啟修復機制,把你的肌肉修得更強壯。這也是為什麼,訓練後的營養補充跟睡眠都非常重要。你的身體才有原料跟時間去進行修復啊~ 但這個理論,在最近的研究慢慢被推翻,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肌肉損傷不一定能幫助肌肉生長。

讓肌力訓練更有效的方法

以上三種讓肌肉長大的理論,目前只有第一種機械張力是確定對肌肉生長有幫助的。而要讓你的訓練有產生機械張力,你必須要做好幾件事:

1.控制動作速度

節奏,在動作訓練時很重要。你通常會聽到教練說:「慢一點放!慢一點放!」原因是,當你延長你的動作時間,就是增加肌肉接收刺激的時間。但也不是動作越慢越好。大概一個動作最慢6秒完成。 舉例:如果你要做深蹲,可以用4秒的時間向下蹲,2秒的時間站起。當然這不是一定如此,你也可以3秒下,1秒上;或是4秒下,1秒上。 但超過6秒會不會效果更好?答案是沒差。所以,在有限的時間下,大家就可以用自己適合的節奏去訓練看看。

2.累積訓練量

一般建議,一週內每個部位的肌肉,如果能接收到10~20組,每組6~12下的訓練量,持續6~8週,會有比較好的肌肉生長的效果。但這件事也有點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一週做10組就看得到效果,有的人可能要做20組才比較有感。 順帶一提,為了避免過度訓練,建議大家最好定期加入「減量訓練」,也就是當周減少訓練量。一樣,不是一直狂練肌肉就會進步。

3.慢慢提高重量(負荷)

事實上,你不管是做1下大重量訓練,還是20下的輕重量訓練,都可以對肌肉產生刺激跟效果。只是,如果你的目標是要看到肌肉長出來,教練說的「肌肥大」,每一組在6~12下的重量,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舉例:如果你拿20公斤深蹲可以做15下,那我會建議你下次用25公斤試試看。看看哪個重量,你會在6~12下這之間就感覺做不動。假入你25公斤蹲12下就沒力,那可能你下週還可以用這個重量繼續訓練。但重量的進步通常很快,搞不好3~4週後,你就有可能用感覺25公斤變輕了。

4.改變動作

改變動作也會給肌肉有不同的刺激,即使動作訓練的部位都差不多。例如,如果你想要練背,可能一開始是坐著坐划船機,過一段時間後,你可以改成站著用滑倫輪划船,又或是改成用trx划船。雖然都是划船,但因為動作角度不一樣,給肌肉的刺激也會有改變。 至於你要怎麼換動作?做多久才換?這就有點因人而異,也考驗教練的經驗,以及他對會員的了解。

5.適當的組間休息時間

如果你是用自由重量做訓練,建議每一組之間有2分鐘的休息。確保你的下一組還是能用同樣的品質跟重量完成。如果你是選擇機械器材,休息時間抓60-90秒會是合適的時間。休息很重要,因為那是確保你每一組都有維持好訓練品質的重要要素。不是操到累死就是好訓練。 參考文獻 1.肌肥大實證醫學:從機轉.營養到運動訓練之應用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失智症長輩體適能教學,就算失智,還是能運動!

    • 2020 Feb 09

    為什麼你的168斷食沒有效?你可能忘了這2點...

    • 2020 Nov 29

    為什麼中年之後,很難減重?你需要知道的3件事

    • 2024 Dec 16

    40歲後,你需要「最大肌力」的五個理由-競技運動科學之演變及展望專題演講,何立安老師

    以下是何立安老師,怪獸訓練中心的創辦人,在「競技運動科學之演變及展望」專題講座的重點。 如果你有興趣,想知道其他運動科學專家的演講,歡迎追蹤

    • 2025 Aug 13

    身體年齡v.s.體能年齡!2個小方法,讓你越練越年輕!

    • 2019 Nov 21

    好書推薦:放棄減肥,我瘦了30公斤,變瘦是一種生活方式

    • 2024 Dec 14

    關於丸子教練

    • 關於我
    • 線上課程

    課程資訊

    • 退費政策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聯絡我們

    • Email: afish1019@wcoach.org
    • 公司名稱: 阿丸玩運動有限公司
    • 統編: 60756259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丸玩運動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