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動對身體一定好?小心健康不成一身傷。
2019 Dec 22 VIP訂閱

一、就算關節不舒服,還是堅持每天要快走、跑步、爬山
舉膝蓋為例,站著和走路膝蓋必須承受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是3~4倍,跑步是4倍。如果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上一格階梯,膝蓋就要承受60(公斤)*4倍=240公斤。長時間用錯誤的動作運動,膝蓋不壞掉才怪!如果已經出現關節的不舒服,建議是暫停運動,請教練調整動作內容,嚴重的話最好給醫生評估狀況。二、平時不運動,只有假日才大量運動
有聽過「農夫搬小牛」的故事嗎?有個農夫養了一頭小牛,去田裡工作時,他必須每天背著小牛過一條深溝(這溝有這麼深嗎?)漸漸的牛長大了,但農夫還是能每天背牠跨越溝渠,旁人看的不可思議,但農夫卻一點感覺都沒有。 運動也是如此,「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強度,身體才有時間適應,變得越來越強壯。突然的大量運動,只會讓身體承受不了負荷而換來一身傷。三、肌肉有酸痛表示運動有效果
運動當下的肌肉痠痛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是關節上的疼痛就應該停止運動)。 如果你的酸痛感是在隔1~2天出現,並持續好幾天都是酸痛到無法正常活動,表示運動強度已經遠超過你目前的身體負荷(這種在「假日運動員」身上最常出現),如果不在意,沒有調整自己的運動方式,下次可能就是去復健科報到了。如何調整呢?首先,每次運動前後的熱身與伸展放鬆一定要做確實,再來調整你每天的運動強度及頻率,不要把所有運動擺在同一天完成(參考文章:運動一定要酸痛才有效?)。 運動本是一件好事,但也要有正確的運動觀念,請記得我們是要「動健康」,不是要「動受傷」! 注意事項:有疾病或關節不適者,做運動、訓練前請事先向醫師諮詢。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