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丸玩運動
0
  • 登入
  • 關於我
  • 課程報名
  • 精選文章
  • YOUTUBE
  • 聯絡我
  • 每週電子報
  • 線上課程
  • 註冊
  • 登入
  • 0
阿丸玩運動
  • 關於我
  • 課程報名
  • 精選文章
  • YOUTUBE
  • 聯絡我
  • 每週電子報
  • 線上課程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課程報名 (2)
    • 中年女子肌力訓練 (33)
      • 自媒體學習 (8)
        • 好物推薦 (17)
          • Podcast (4)
            • 教學分享 (4)
              • 產後媽媽肌力訓練 (1)
                • 高齡者肌力訓練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40歲後,別再瞎練!妳應該更聰明的訓練!

                  40歲後,別再瞎練!妳應該更聰明的訓練!

                  2025 May 15 中年女子肌力訓練
                  內容目錄
                  1. ▋20到30歲的妳:練什麼都會進步的黃金期
                  2. ▋30到40歲的妳:訓練要「週期」規劃
                  3. ▋40到60歲的妳:不要在意燃脂,妳更需要的是這個!
                  4. ▋60歲以上的妳:訓練是為了能自在生活
                  5. ▋我的心得

                  很多女生問我:「我明明都一週做5天運動了,為什麼體態沒變,身體也沒有比較有力?」

                  其實原因很簡單——年紀不同,你的訓練方法也應該不一樣。

                   

                  如果你一直用20幾歲的經驗,訓練或是控制飲食,身體當然會抗議、會累、甚至不進步。

                   

                  最近我看了一集非常精彩的訪談節目,

                  是 Dr. Stacy Sims 上 Huberman Lab 的 YouTube 專訪,討論關於女生在飲食和訓練上,到底該注意什麼地方。

                  這是第2篇文章,關於不同年齡層的女性,我們在運動的安排上,應該怎麼做,可以更省時有效的訓練?

                  分享給所有,正在努力運動,卻好像看不到成果的女性朋友。

                   

                   

                  ▋20到30歲的妳:練什麼都會進步的黃金期

                   

                  ——肌力訓練的黃金期,怎麼練怎麼進步

                   

                  Stacy在訪談中,提到這個年齡層的女生,可以從事高強度肌力訓練,當你狀況好的時候,就算是做到力竭,也沒問題。


                  我遇過那種20幾歲的女生,她們根本就是人形機器人,不用休息。

                  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但不管怎麼說,20~30歲的年紀,訓練在你們身上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如果你能在這年齡就接觸到肌力訓練,你幾乎是拿到無限寶石,健康的無限寶石

                   

                  如果你已經有肌力訓練動作的基礎,我會建議你,可以去計算自己的訓練量。

                  訓練量是指:重量x次數x組數

                  例如你背50公斤深蹲10下4組,那你累積在大腿臀部的訓練量就是:50x10x4=2000公斤

                   

                  訓練量的累積,會讓你身體,慢慢適應高強度的肌力訓練。這會讓你在平常的動作,更得心應手。

                  畢竟你都可以負荷2000公斤了,那背個5公斤的背包,應該就是piece of cake

                   

                  不過,多數新手並不知道,自己目前可以負荷的重量跟強度,是在哪裡。

                   

                  這也是你一開始,應該要找教練的最大理由。

                  有經驗的教練,會比較知道,怎麼安排你的重量跟次數,讓你可以用最短的路徑進步,但又不會受傷。

                   

                  ▍建議訓練

                  • 每週可以做肌力訓練3–4次,可從事高強度肌力訓練,累積訓練量,狀況好的時候,可嘗試練到力竭。

                   

                   

                  ▋30到40歲的妳:訓練要「週期」規劃

                   

                  ——你需要的是,更聰明的訓練跟休息

                   

                  這個年齡,你會明顯感覺到:「身體開始老了。」

                   

                  不管是肌肉的恢復速度,還是整體代謝的感受,都會慢慢下降。你不太能熬夜了,也不會想要去跨年或是撤夜狂歡。

                   

                  尤其如果你有小孩,你最大的心願只剩下:「拜託!不要在我上廁所的時候衝進來!」。

                   

                  然而,你也還沒老到什麼都做不了,你還是會想要運動,維持著當初的年輕。

                   

                  但你會發現,用以前的方式訓練,你的進步越來越慢,但疲勞程度越來越高。

                   

                  因為我們的器官也會老,所以,你需要你需要的是「更聰明的訓練跟休息」。

                   

                  我所謂的聰明訓練,是有週期、有規劃的課表。

                  根據你目前的生活型態,把最重要的訓練先排進去。

                   

                  例如:你可以用6~8週為一個週期,安排每週2~3次的肌力訓練(就看每個人的時間)。

                   

                  訓練動作不用複雜,就是蹲、推、拉這三大類的肌力動作就好,每週穩定的把重量往上加。

                  你不需要每週都換新動作,而是讓身體習慣這些動作,再漸進增加難度與重量。

                   

                  回到我在「40歲後,不去健身房,也能變強壯的方法!」這篇文章提到,

                  「肌肉沒有長眼睛」,你只要刺激足夠、動作模式正確,不管是抱小孩還是抱啞鈴練,都是會進步。

                   

                  所以,與其學一大堆花俏的下半身動作,不如就好好把深蹲做好就好。

                  對身體來講,都是一樣的。

                   

                  這樣的好處是,你的恢復會比較快速。恢復越快,你的身體才有可能越練越進步。

                   

                  ▍建議訓練

                  • 有規劃的訓練課表:每週2~3次,課表以6~8週為一個週期,動作不用複雜,累積重量上去。

                  • 可以的話,開始學習自由重量。

                   

                  ▋40到60歲的妳:不要在意燃脂,妳更需要的是這個!

                   

                  ——這個階段最需要的不是燃脂,是力量維持與神經刺激。

                   

                  Stacy說,女生真正的問題:「不是脂肪太多,而是『肌肉太少』!」


                  事實是,當你開始進入40歲,我們其實就進入「更年期」的前期。荷爾蒙會開始改變。

                  像是:雌激素的下降,會讓你更難合成肌肉、身體的發炎提高、要花更多時間才能修復肌肉。

                   

                  如果你的運動方式,沒有因應這些荷爾蒙變化去調整,

                  你就會遇到一個問題:「明明我都每天認真運動,怎麼好像都沒什麼進步?」

                   

                  她特別指出,這時期的訓練,應該聚焦在增加力量與神經刺激,而不是單純的「怎麼讓肌肉變多」

                   

                  她反對做太多「中強度訓練」,例如:所有動作都是15下 × 3組。

                  她認為這時候的女生,應該是要多做「高強度、低次數」的肌力及體能訓練。

                   

                  在肌力訓練方面,提高重量,降低次數(教練會說這是「真正的肌力訓練」);在體能訓練上,以高強度的間歇訓練為主。

                   

                  但以上兩類的訓練,一週只要1~2次就夠了,不是用每天做。

                  剩下的時間,你就是做超慢跑,快走都是可以的。

                   

                  不過這裡我要強調一件事,不是所有40歲後的運動新手,你們一開始練,就要一直加重量。

                   

                  Stacy這裡針對的女性,基本上都是有訓練基礎。

                  如果我在遇到一個已經40多歲,完全沒有訓練基礎的會員,我還是在一開始,會讓她做15下3組的練習課表。

                   

                  但我會慢慢讓她的訓練方式,往Stacy的建議去安排。在我確定她的動作品質是ok的狀態。

                  如果你聽到這裡已經「霧煞煞」,你就應該找個教練去協助你訓練了。

                   

                  ▍建議訓練

                  • 大重量訓練:每週3次,每組3~6 下,每個動作做 3~5 組,重量慢慢累積,不用練到力竭。

                  • 短時間的間歇訓練:每週1~2次,例如快跑30秒、休息1分鐘,做個3~5組。

                   

                  ▋60歲以上的妳:訓練是為了能自在生活

                   

                  ——神經反應的維持,比增加肌肉量更重要

                   

                  60歲之後,我們最常講的就是平衡、預防跌倒。

                   

                  但還有一個更被忽略的東西:神經反應速度。因為神經退化的速度,比肌肉還快。如果你一週沒有刺激它,它就會退化回去。

                   

                  很多時候,我們看見長輩跌倒,不是單純是她肌肉量不夠,更多的是「神經反應」速度太慢。

                   

                  你知道,當一個我們快要跌倒時,神經要在幾秒內做出反應?

                  0.2秒

                  意思是,如果你的神經,0.3秒才做出反應,你就會跌到狗吃屎。

                   

                  而改善神經反應速度,教練會做的是「敏捷訓練(agility)」或是「爆發力訓練(Power Training)」。

                   

                  你可能會想:「長輩怎可能做爆發力訓練?難不成要叫她跳高?敏捷訓練?是要練跑很快嗎?」

                  其實不是。爆發力訓練或是敏捷訓練,動作也是有簡單版跟進階版。

                   

                  長輩可以從最簡單的開始:從椅子上快速站起來、腳快速點地板、丟球……

                  這些動作,你看起來是在玩遊戲,但其實就是在練她的爆發力,改善她的神經反應速度。

                   

                  例如:我幫一位90多歲的阿嬤訓練,就幾乎都是在練她的爆發力。

                  我叫她在腳繞過障礙物時,要「快一點碰到地板再回來」;或是要她抬腳時:「想像要用膝蓋撞破玻璃。」讓她做出快速抬膝的動作。

                   

                  她不需要跳,也不需要做出高難度動作,但卻可以透過這種「低衝擊的爆發力訓練」,維持長者的神經反應速度

                   

                  我有一位60多歲的會員,6個多月前才動完膝蓋手術。一開始,她的走路步伐非常小,很怕跌倒的感覺。

                   

                  我從慢速、穩定的肌力動作開始,幫她恢復對身體的信心。

                  再開始加入敏捷訓練,直線動作,側向動作,多方向動作...再進入小跑步、小跳躍,最後,她連單腳小跳步,都可以做到。

                  「我現在可以走得比別人還快,也不會感覺哪裡緊緊卡卡的」她說

                   

                  對她們來說,這樣訓練不會很無聊,好像小朋友在玩遊戲。有時候做錯,會覺得很搞笑。

                   

                  這就是為什麼,我都現在蠻喜歡安排爆發力或敏捷訓練在課表裡。讓她們喜歡訓練,我才有可能讓她的身體進步。

                   

                  ▍建議訓練

                  • 肌力訓練:每週2–3次,著重在功能性的肌力訓練,像是加入單邊肌力訓練等。

                  • 敏捷訓練或爆發力訓練:每週1~2次,強化神經反應動作練習,像是利用繩梯、跳箱或是藥球來訓練

                    ▋我的心得

                   

                  我在4個月又4天,才滿40歲。

                  但我現在已經很明顯的感受到,有些訓練,我真的「吃不下去」。

                   

                  去年年初,我想說嘗試一次增肌訓練,我給我自己一個,18組的肌肥大訓練課表。

                  每週要練3次,每個動作都是6組:深蹲8下6組,臥推8下6組,划船8下6組,類似這種課表。

                   

                  (如果你想嘗試,我很樂意在我電子報分享給你,這個課表的跑法)

                   

                  我大概練到第4週,就開始出現極為強烈的「厭世感」。


                  「蛤,今天還要練6組….」

                   

                  我也發現,因為我訓練後的恢復,像是飲食、睡眠做得不夠好(抱歉,你有小孩你就知道)

                   

                  每練一次,我都感覺到疲勞感一直在累積。大概到第六週,就默默把訓練量調降到每週10~12組了><

                   

                  或許你會覺得:「教練好廢!不是都叫我們要多練?」但我倒是覺得,當年紀越大,你該做的不是「猛操」自己的身體,而是順著身體的改變,給她適合的刺激跟訓練。

                   

                  我不敢說我自己的訓練很有「系統」、「很科學」,但我喜歡一直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

                   

                  尤其是,當我對肌力訓練、身體的運作理解越多,我越驚訝一件事:原來不用做這麼多努力,也可以很輕鬆的進步。

                   

                  很多人都以為,教練每天都在瘋狂訓練,其實多數我看到的教練,他們的確都很規律訓練,但他們的訓練是很有品質的。

                  他們的動作也不會很花俏,看來看去就那幾種。

                   

                  但也是我想帶給妳的觀念

                  訓練其實簡單,就很有效。

                   

                  有個部分我蠻認同的,是Stacy認為,女生的訓練,應該走「極化訓練」。也就是訓練強度應該要走「高強度」,而不是「中強度」。

                   

                  在肌肉力量的訓練上,她推薦做「高強度」的肌力訓練以及爆發力訓練。如果是心肺鍛鍊上,她推薦做「高強度」的間歇訓練。

                   

                  當然我猜妳可能會想:「我又不是要去當運動員!練這麼重幹嘛?」、「我平常又不需要衝刺,幹嘛要跑這麼快?」

                   

                  是的,你在平常的狀態下,都不會用到,教練給的訓練動作。

                   

                  但是,訓練的用意是:

                  「讓你的身體,擁有最好的武器,更從容面對生活中,隨時會遇到的突發狀況。」

                   

                  重點是,你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做這些訓練。以我的經驗,大概一週2次,每次30~45分鐘,就綽綽有餘了。

                  如果你有興趣,我的課程,都是往這方面去安排的。


                  這篇文章,感謝教官Jimmy跟我的學姊Jenny教練的協助~
                  影片我是從「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的電子報看到的。他的電子報也很棒,科學知識超多,我每次都會看完。如果你有興趣,也歡迎你訂閱他的電子報。https://shosho.tw/free/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鮪魚肚消除密技,一次公開,10位健身教練的真心建議~

                    • 2024 Oct 13

                    運動前後該怎麼吃?不同時間運動,你可以這樣吃!

                    • 2020 May 20

                    2024年,那些我還沒認真感謝的人

                    • 2024 Dec 31

                    自媒體小白之路:74週,第612天,我到底賺多少錢?

                    過去一年半,我從自由教練,成為經營「自己」的教練。 這個歷程很有意思,我覺得有很多收穫,所以就寫了這篇文章。

                    • 2025 Jun 06

                    【實體課】高效肌力工作坊-肌力訓練的快速入門課

                    從體態改善到肌力強化,一次學會適合40歲後的訓練方法,讓你的練得更少,效果更好。

                    • -0001 Nov 30

                    為什麼新年願望總是做不到?願望失敗的三大主因

                    • 2021 Jan 01

                    HI~我是丸子教練,兩個小孩的老母

                    • 這個網站,不只分享健身的知識,也分享我經營自媒體的故事。
                    • 我喜歡用簡單、有趣、有效率的方式,幫助你建立自己的運動習慣,找回最適合你的身體。
                    • 找丸子上課:https://portaly.cc/afish1019

                    聯絡我們

                    • Email: afish1019@wcoach.org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丸玩運動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