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夜常抽筋怎麼辦?5個預防抽筋的方法
2019 Dec 13 VIP訂閱

抽筋可能成因
1.肌肉過度疲勞:像必須長時間站立,過度使用左右手打電動或是運動過度。 2.缺水:身體缺水會導致身體新陳代謝變慢,讓血液難以輸送肌肉所需的氧氣,造成抽筋。 3.電解質不平衡:大量流汗時,身體內的鈉、鉀離子也會大量流失,引起肌肉抽筋鉀。這種狀況常發生在洗完三溫暖或是在在太熱太悶的地方運動。 4.姿勢不良:例如睡覺時被子壓住足背或採俯臥姿使腓腸肌和足底肌肉緊繃。或是上班族長時間使用滑鼠鍵盤,使手部肌肉一直保持緊繃沒有放鬆,也會引起抽筋(我就曾經因為一直用小刀割厚紙板,結果手指頭抽筋><)。 5.缺鎂:較容易在孕婦身上發生。鎂對於肌肉有舒緩功能,鎂不足就容易引起抽筋。而飲食礦物質中鈣、鎂的比例在2:1至3:1較佳。但鈣對於抽筋的紓緩目前沒有太多的研究證實。 6.環境溫度突然改變:例如冬天從室內走到戶外時,或是在戶外運動時天氣突然變冷,就很容易突然抽筋。 7.血液循環不良:像是有靜脈曲張或腿部動脈血管硬化的人,如果又長時間保持某一種姿勢,容易造成組織局部缺氧代謝產物不能被及時帶走,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造成腿部抽筋。 8.情緒緊張 9.慢性疾病或藥物副作用:如使用利尿劑,降血脂藥物等。解決抽筋的方法
1.泡溫水及保暖:許多文章指出在睡前用溫水泡腳(大部分文章是建議泡37-40度的溫水,約15-20分),其實就是加強血液循環,可以避免晚上抽筋的機會。而保暖也是同樣原理。 2.補充水份及電解質:若是大量流汗時,喝運動飲料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同時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另外吃香蕉這件事,香蕉中的鉀離子,可以減少抽筋產生,但建議要在運動前吃才有效。 3.白天保持活動:如果工作需要久站或久坐,建議每隔30分至1小時就應該起身動一動,。 4.按摩:有人說在睡前做一些伸展似乎也可以減少抽筋,但這個我就不知道有沒有研究證實,或許我會比較偏向用熱敷或按摩方式加強肌肉的血液循環。 5.補充食物中的礦物質:基本上就是飲食均衡,但如果是孕婦,因為養分流失較快,可能要特別多補充含鎂的食物,如黃豆、青豌豆、腰果、蘆筍、綠花椰菜、芽甘藍、玉米、茄子、馬鈴薯、菠菜、南瓜、麥麩等。 抽筋不是病,但痛起來也是讓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如果這樣的狀況一直發生,又不是因為以上的原因,建議就應該找醫生諮詢囉! 注意事項:有疾病或關節不適者,做運動、訓練前請事先向醫師諮詢。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