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丸玩運動
0
  • 登入
  • 關於我
  • 線上課程
  • 文章
  • YOUTUBE
  • 每週電子報
  • 聯絡我
  • 註冊
  • 登入
  • 0
阿丸玩運動
  • 關於我
  • 線上課程
  • 文章
  • YOUTUBE
  • 每週電子報
  • 聯絡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40歲後的核心訓練 (2)
    • 訓練教學
    • 核心知識與方法 (2)
  • 40歲後的肌力訓練 (33)
    • 銀髮族 (1)
    • 中壯年族群 (15)
    • 孕婦及產後媽媽
  • 教學經驗&學習心得 (9)
    • 教學經驗分享 (2)
    • 學習心得 (4)
    • 會員故事
  • 丸子的真心推薦 (19)
    • 產品&書籍推薦 (2)
    • 教練推薦 (2)
    • 健身房推薦
  • 自媒體經營與學習 (9)
    • 1000天的自媒體之路
    • 國內外自媒體學習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一份課表能同時增肌、減脂嗎?

一份課表能同時增肌、減脂嗎?

2025 Aug 19 中壯年族群
內容目錄
  1. ▋什麼條件下有可能同時增肌減脂?
  2. ▋課表怎麼設計?
    1. ▍肌力訓練 2~3次/週
    2. ▍有氧 1~3次/週
    3. ▍漸進調整
  3. ▋在課表之外,你還需要注意這些事
    1. ▍高蛋白+適度熱量控制
    2. ▍睡眠品質
    3. ▍恢復日
  4. ▋給40歲後的你
  5.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新手比較有可能一次獲得2種好處,但有訓練經驗的人,就得接受現實,只能在減脂的同時盡量保留肌肉,或在增肌時盡量別讓脂肪增加太快。

 

這就是所謂的新手紅利。身體第一次接受肌力訓練的刺激,反應特別快,就算飲食控制得不完美,常常也能同時看到體脂下降、肌肉上升,體態整個人挺起來。

 

可是,對已經練過一段時間的人來說,要同時兼顧增肌減脂的目標,難度會更高。以我的經驗,持續同一種訓練課表或是飲食計劃超過3~6個月以上,身體就會適應這些刺激,進步速度會越來越小。


▋什麼條件下有可能同時增肌減脂?

 

一般來說:

  • 增肌需要熱量盈餘:要攝取>消耗,熱量要攝取的比消耗得多一些,肌肉才有建材。

  • 減脂需要熱量赤字:要攝取<消耗,身體才會拿脂肪出來花。

 

有個名詞叫 「身體重組」(Body Recomposition),指的是脂肪下降與肌肉上升同時發生。

 

最容易做到「一邊增肌、一邊減脂」的族群有三種:

  1. 健身新手:因為身體對阻力訓練的反應敏感。

  1. 肥胖者:脂肪存量高,在熱量赤字下仍有能量支持肌肉合成。

  1. 重回訓練的人:中斷過後再恢復,肌肉記憶讓效果特別明顯。

 

受過訓練的人,隨著訓練經驗的累積,這種效果會逐漸變小,但只要搭配高蛋白飲食&週期化肌力訓練,依然有機會同時增肌與減脂,不過這需要更精準的計畫,才能看到改變。

 

如果你本身已經有運動習慣,想要單純提高蛋白質攝取,對於體脂下降與肌肉增加的效果有限。你要靠的不只是飲食,還需要足夠強度與系統化的訓練,才有辦法達到明顯的身體重組。


▋課表怎麼設計?

以下是針對訓練新手,你還沒認真接觸訓練的同學,可以參考。

▍肌力訓練 2~3次/週

以多關節動作為主,像是深蹲、硬舉、划船、伏地挺身…,如果是剛開始的新手,次數就是先從10~15下,每個動作2~3組開始練習。

▍有氧 1~3次/週

你可以做中低強度,持續15~20分鐘的有氧訓練;或是高強度間歇,持續時間短的無氧訓練(例如:間歇訓練)。

如果一週時間可訓練時間比較多,你可以把有氧訓練跟肌力訓練分開練。但如果你一週時間有限,那我會建議,在肌力訓練做完後,再加入有氧或無氧訓練即可。

▍漸進調整

同一份課表,最多維持 6–8 週,因為身體會適應,這時候就應該開始調整強度或是重複次數。

新手或肥胖者 即使只是做簡單的全身性肌力課表,就能達到一份課表兼顧增肌減脂的效果;但 40歲以上、有訓練經驗的人,你的課表應該進入有「週期化」的概念。



以下是提供給新手參考,一週有3天可以訓練的課表:

星期

訓練內容

肌力訓練

有氧/間歇

週一

全身訓練

深蹲 10–15 下 × 2–3 組
伏地挺身 10–15 下 × 2–3 組
啞鈴划船 10–15 下 × 2–3 組
硬舉 10–15 下 × 2–3 組
核心:棒式 20–30 秒 × 2 組

中低強度快走/飛輪 15–20 分鐘
或 Tabata 間歇 4 分鐘

週二

休息/恢復

散步、伸展、瑜伽皆可

–

週三

全身訓練

弓箭步 10–12 下 × 2–3 組
肩推舉 10–15 下 × 2–3 組
啞鈴硬舉 10–15 下 × 2–3 組
伏地挺身變化 10–12 下 × 2–3 組
核心:死蟲式 10–12 下 × 2 組

中低強度飛輪/游泳 15–20 分鐘
或跑步間歇 30 秒快+90 秒慢 × 6–8 組

週四

休息/恢復

戶外活動或伸展

–

週五

全身訓練

深蹲 10–15 下 × 2–3 組
啞鈴划船 10–15 下 × 2–3 組
臥推/胸推 10–15 下 × 2–3 組
臀橋 12–15 下 × 2–3 組
核心:側棒式 15–20 秒 × 2–3 組

中低強度腳踏車 15–20 分鐘
或跳繩間歇 30 秒快+30 秒慢 × 10 組

週六

休息/戶外活動

健走、爬山、腳踏車

–

週日

休息/戶外活動

保持活動,避免過度疲勞

–

 




































▋在課表之外,你還需要注意這些事

▍高蛋白+適度熱量控制

保持小幅度的熱量赤字,避免過度節食。多數人只要一不留意,很容易在三大營養素中的「澱粉」跟「脂肪」超標。

我認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211餐盤的概念去規劃三餐。而我也認同,如果你想要達目標,飲食是要提前被規劃好的。

 

▍睡眠品質

每天 7–9 小時,缺乏睡眠會影響荷爾蒙,直接拖累肌肉與減脂。

▍恢復日

每週至少 1–2 天是恢復日,給身體時間修復。但不是真的完全躺平,而是保持日常的走動。


▋給40歲後的你

過了40歲,身體不像年輕時恢復那麼快,荷爾蒙與代謝也會下降。這代表你不能再追求速成,而要追求長期穩定。

 

如果想單靠飲食改變,可能可以得到一時的數字進步。但我的實務經驗是,只要你一恢復飲食,體態跟數字馬上就會倒退回去。

 

在飲食改變的同時,也加入符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訓練課表,雖然可能速度不快,但卻能真的改善自己的身體,不需要再為身形或是數字煩惱。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蔡明劼. (n.d.). 增肌同時減脂?這三種人最容易做到! Tsai63運動醫學與體能訓練. 取自 https://tsai63.com/blog/ad649e03-9e7d-4ee4-b412-29148b490b89

Barakat, C., Pearson, J., Escalante, G., Campbell, B., & de Souza, E. O. (2020). Body recomposition: Can trained individuals build muscle and lose fat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 42(5), 7–21. https://doi.org/10.1519/SSC.0000000000000584

Martens, E. A., Kouw, I. W. K., Verdijk, L. B., van Loon, L. J. C., & Churchward-Venne, T. A. (2024). Is there a beneficial effect of a high-protein diet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strength capacity in physically active middle-aged individuals?—An eight-week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ontiers in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 6, 1346637. https://doi.org/10.3389/fspor.2024.1346637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武漢肺炎不敢出門,怎麼運動維持自己的免疫力?

    • 2020 Feb 08

    【人物故事】當我的小孩是過動兒時,我怎麼陪他走過? ft.憶珊教練

    • 2024 Dec 30

    深蹲到底該怎麼蹲?膝蓋到底可不可以超過腳尖?屁股眨眼是什麼?part-2

    • 2024 Dec 13

    【教練推薦】從學員到教練,50歲轉職的勇氣代表—Amy教練

    一開始的她,只是個普通上班族。卻在即將50歲時,決定當健身教練…

    • 2025 Jul 26

    自媒體新手怎麼開始?6個讓你持續產出的心法與技巧

    做自媒體,要當成做肌力訓練一樣,不能期待做一次,就有好成果。 但這些產出,都會在日後,給你超級大的回報。

    • 2025 Jul 11

    【podcast ep.41 & 42】11位中年女性的飲食困擾,解除你的飲食障礙 ft.Melody營養師

    • 2025 Jan 24

    關於丸子教練

    • 關於我
    • 線上課程

    課程資訊

    • 退費政策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聯絡我們

    • Email: afish1019@wcoach.org
    • 公司名稱: 阿丸玩運動有限公司
    • 統編: 60756259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丸玩運動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