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丸玩運動
0
  • 登入
  • 關於我
  • 線上課程
  • 文章
  • 每週電子報
  • 註冊
  • 登入
  • 0
阿丸玩運動
  • 關於我
  • 線上課程
  • 文章
  • 每週電子報
  • 文章總覽
  • 分類
  • 40歲後的核心訓練 (3)
    • 訓練教學
    • 核心知識與方法 (3)
  • 40歲後的肌力訓練 (33)
    • 銀髮族 (1)
    • 中壯年族群 (16)
    • 孕婦及產後媽媽
  • 教學經驗&學習心得 (11)
    • 教學經驗分享 (2)
    • 學習心得 (5)
    • 會員故事 (1)
  • 推薦好書&好物 (20)
    • 產品&書籍推薦 (3)
    • 教練推薦 (2)
    • 健身房推薦
  • 自媒體經營 (9)
    • 1000天的自媒體之路
    • 國內外自媒體學習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幫你脫離情緒性飲食,不再靠意志力硬撐!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幫你脫離情緒性飲食,不再靠意志力硬撐!

2025 Sep 19 產品&書籍推薦
內容目錄
  1. ▋這本書,適合誰讀
  2. ▋有時候你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3. ▋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覺察
    1. 1.練習把當下的狀態「標記」出來
    2. 2.感受吃的過程,建立新的資料庫
    3. 3.渴望工具,我最有感的改變
    4.  ▍我的地瓜球實驗
  4. ▋那個節食又暴食的國中生

▋這本書,適合誰讀

  • 試過多種減肥方法,但都失敗的人

  • 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嘴巴,總是在某些時刻就想吃的人

  • 知道自己不餓,但就是想買小點心犒賞自己的人

  • 每次吃完就有罪惡感,覺得自己很廢的人

 

這本書是我會一看再看,每次看都有新發現的書。

而我也透過這本書,重新檢視我自己與食物的關係,它也幫助我遇到會員的飲食問題時,可以用不同視角,去看他們遇到的難題。

而不單單只是叫他們少吃多動而已。

 

你是不是也常遇到這些情況:明明不餓,卻嘴饞想吃。工作壓力一大,手就伸向零食。看電視時,不知不覺一整包餅乾吃光…。


如果你想調整飲食習慣,但又不想一直控制自己不吃,這本書很適合你。

作者是神經科學家賈德森.布魯爾(Judson Brewer),長年研究習慣與上癮,也協助過很多人處理情緒性飲食。

 

他不是要你吃得很克難,而是教你重新建立「你和食物」的關係,學會開心吃、沒有罪惡感。

(購書連結)

 

▋有時候你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

 

許多人的吃,很多時候,是在處理情緒。壓力來了,想吃;無聊的下午,想吃;焦慮時,更想吃。

 

這是因為,你的大腦把「食物」和「情緒舒緩」連在一起,久了就變成習慣。

 

而我們是如何養成,想要透過食物慰藉心靈的習慣?

作者提出,習慣其實是3個步驟所形成的:觸發點-行為-結果與獎勵。

 

舉例來說:很多人會在下午三點,要吃下午茶,覺得吃完才會開心,做完剩下的工作。

 

在這個例子中:觸發點是下午三點,行為是吃下午茶,獎勵是安撫疲累的情緒跟身體。

 

作者說,你必須先發覺這些「習慣」,找出這些習慣迴圈,把它標記出來。你才能知道,該如何去打破這個迴圈,建立新的獎勵方式。(購書連結)

 

▋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覺察

 

「靠意志力控制飲食,會容易讓你進入破戒效應。」

 

很多開始做飲食控制,就是叫自己:「不准吃、不准買、不准去鹽酥雞攤…」,結果通常是爆掉。

 

作者用21天改變習慣的概念,每一天都有一個練習跟資訊,讓你更知道自己的身體正在經歷什麼事。


但其實,不是21天就能解決你的情緒飲食,而是作者用21種練習,讓你一步步從察覺習慣迴圈、打破錯誤的習慣迴圈、找出其他的獎勵行為,慢慢脫離自責愧疚的飲食焦慮。

 

以下是我覺得蠻有趣的練習:

 

1.練習把當下的狀態「標記」出來

你爆吃的時候,感受到什麼?焦慮、生氣、挫折、開心還是無聊?你每標記一個感受,就是幫助你自己找出這些習慣的「觸發點」。

 

但作者有提到,不需要特別去「追原因」。

一但你開始練習標記這些觸發點,可能會想要挖掘更多問題:為什麼我抗拒不了零食?為什麼我總是要在晚上爆吃?

 

因為,觸發點不過是啟動了「習慣」這台車的引擎,但不是推進這台車前進的力量。

想要改變習慣,你只需要知道觸發點是什麼就好。剩下的,就是找出改變的路徑,讓你走出情緒飲食的迷霧。(購書連結)

 

2.感受吃的過程,建立新的資料庫

其實就是專注在吃的當下,也有人說正念飲食。慢慢嚼,認真品嚐食物的質地跟味道。

但如果你真的沒辦法慢慢吃,其實就是「專注在」食物上就好。

 

有些你本來喜愛的東西,當你真的去感受,你會發現,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吃,吃完身體也不舒服。

這個體驗會回饋給大腦,讓大腦重新評估,並建立新的資料庫,下次當你開始想吃時,就可以拿出上次的資料庫,回想上次不舒服的經驗,慢慢減低你對食物的渴望。

 

3.渴望工具,我最有感的改變

在這本書裡,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渴望工具」。分成2個部分:吃完後的渴望&想像吃過後的渴望。

 

 ▍第一部分:吃完後的渴望感

你可以已經買了這樣東西,你已經準備要吃了。沒問題,你可以吃,但吃的時候,跟吃完後,問自己2個問題:

 

問題1:我這麼做,得到了什麼?

  • 想法:當下腦中浮現了什麼?

  • 情緒:現在是焦慮、無聊、疲倦,還是開心?

  • 生理感覺:肚子真的餓嗎?還是只是嘴饞?

 

問題2:我有多滿足?

  • 當下問一次

  • 五分鐘後再問一次

  • 十五分鐘後再問一次

 

這個練習的目的,不是批評自己,而是學會去真實感受。當你專注在身體和情緒的變化,就會發現:

  • 你對某些食物的「期待值」,會慢慢降低。

  • 「過食」造成的身體不舒服感,會幫助你降低對這類食物的慾望。

  • 你開始更容易被少量食物滿足,不需要靠「過食」才能得到滿足感。

 

 ▍第二部分:想像吃過後的渴望感

第一部分練習過後,你可以進一步,改成用想像的方式。當你開始對某個食物渴望,就想像自己正在吃這樣東西,不要保留。

 

當你模擬完後,問自己:

問題1:我吃了多少東西?很多,剛好,還是很少?

問題2:檢查身體有什麼感覺?

問題3:我吃完的情緒是什麼?

問題4:我有哪些想法跑出來?

 

模擬完會出現兩種狀況:

一、你覺得渴望全失,覺得自己真的不需要了。

二、你覺得你還是很想吃,沒關係,那表示你對這個食物累積的感受資料庫不夠多。

你就去買來吃,但記得,吃的時候,用渴望工具的第一部分,好好把這個體驗,累積到自己的資料庫中。

 


 ▍我的地瓜球實驗

前天下課後,我突然很想吃地瓜球。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突然很想吃地瓜球。


如果是以前,我的第一個反應會是:「不行!地瓜球炸的、油的,吃了對身體不好。」

 

然後我會用盡各種方式,去「阻止」我自己一直想地瓜球。偶爾有用,但大多數是毫無用處。


但這次,我用了「渴望工具」。

 

先停下來感覺目前的狀態:

  • 我現在的想法:下課後很累,好想用吃東西來放鬆。

  • 我現在的情緒:疲倦,但同時有點想獎勵自己。

  • 我的生理感覺:其實肚子不太餓,但很想要有一點甜甜的東西吃。

 

最後,我還是去買了一份。

吃的時候,我刻意放慢速度,好好感受每一顆地瓜球的氣味、口感和咬勁。

 

我發現:

  • 地瓜球比想像中還要大顆,咬的嘴巴有點酸。

  • 地瓜球還是好吃的。

  • 配了豆漿和包子,吃完後肚子變很緊。

 

我把今天的體驗,收進我的大腦資料庫中。

 

隔天,我又想起了地瓜球,又再去買了一包。但這次,我只買一杯豆漿。

然而,吃的感受卻變得很不舒服。

「啊~今天地瓜球好硬,嘴巴好痛~」、「嘴巴真的好酸….」

 

沒開玩笑,吃完這一包,我的對地瓜球的記憶變成是:「會割我嘴巴的食物。」

 

我試著把這個體驗,牢牢記在我的資料庫中。我想我明天,應該不會再去買第三包了….

慢慢地,我會發現,自己對食物的渴望強度會下降。到最後,可能連一點點都不需要了。

 

▋那個節食又暴食的國中生

我在國高中時期,也曾經為了減重,經歷過度節食又過度暴食的過程。所以讀到這本書,我完全可以理解那個情境。

 

那時候的我完全是缺乏知識,單純用「減少熱量」的概念去減重。

 

所以我會出現那種,一整天只吃一個蘋果,或是只喝一碗綠豆湯,但是到了晚上,我就開始想:「我明天去學校,一定要吃到三明治跟冰淇淋跟麵包….」

那時候我的國中有福利社,所以,當我餓了1~2天後,第三天就會衝去福利社,買了超多三明治跟冰淇淋吃。

 

但是吃完之後,又會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悔,覺得自己真的是沒意志力的人。

 

當時,我身材不是很胖,但因為周遭的女生,看起來都比我苗條,我就覺得自己不夠瘦,才開始這種瘋狂的飲食控制。

我最瘦的體重,大概是47公斤,然而,我現在回想,那時候我月經有一整年沒來、臉上出現奇怪的白斑…。

 

這個過程,其實經歷蠻長的時間。慶幸的是,我從這個過程,也慢慢學習跟身體健康有關的資訊。

 

而真正讓我突破「情緒飲食」的時間點,應該是我開始當教練後,遇到那些跟我一樣,為飲食跟體重苦惱的會員。

我開始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怎麼幫助他們,這個找尋資訊的過程,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

 

就像我現在在看這本書,寫下這些文字時,我也不斷修正自己的飲食習慣。

我覺這本書,你也可以當成一本心理書,你會從中,獲得許多可以幫助自己,脫離情緒飲食的方法。

 

我最喜歡書裡的一句話:「凡你抗拒的,就會持續;凡你感受的,就會治癒。」

希望你看完後,能用疼惜的心,去對待自己的身體。(購書連結)

    • 分享此文章
    11則留言
    悅玲
    假日下午無聊真的就會想吃零食,但吃完覺得也沒有特別好吃就會後悔莫及
    • 2025-09-25 14:45:07
    Amber
    真的要很有意識的觀察自己!謝謝丸子!!
    • 2025-09-24 13:53:46
    nikky
    教練的案例很寫實..自己也正走在與自己對話/和解的路上,已經記得吃完身體不舒服的感受但依然存在極少數吃完再後悔的情境。希望能越來越專注認識並照顧自己
    • 2025-09-23 19:39:29
    心瑀
    謝謝老師的分享,現在正卡在”情緒”關係暴飲暴食上.....
    • 2025-09-23 18:32:02
    Fang
    覺察專注吃,不分心很重要,需要練習
    • 2025-09-23 13:58:01
    蘇秀芳
    確實常常很容易是情緒性的飲食,尤其是在覺得很疲倦或是壓力大時;透過阿丸的介紹,覺得想去看這本書了,也想要體會一下"凡你感受的,就會治癒"。
    • 2025-09-23 13:19:40
    杜貞蒂
    我有這不好習慣,要改進,吃正餐才是
    • 2025-09-23 13:11:18
    游惠婷(朵拉)
    丸子好,

    直白說,我留言其實是為了抽這本書 😅
    不過也讓我好好思考,為什麼明明不餓,我還是會想吃。現在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無法像以前一樣控制飲食,我在想,是不是大腦出問題了?我自己歸納原因,主要是身體老化了,還有缺乏強烈、具體的目標。我覺得我可能需要這本書來協助我呦!! 朵拉

    • 2025-09-23 11:48:08
    李佩勳
    好文推推,留言抽書!!
    • 2025-09-23 11:41:43
    歐怡君
    丸子教練 好~

    來分享運動後的變化,開心吃碳水(以前都不太敢吃) 會選擇食物  蛋白質優先

    想吃零食甜點時,找朋友家人一起分享 能享受食物負擔也不會很大

    不餓,但想吃→空閒追劇時(還好這時間沒有很多)
    • 2025-09-23 10:20:36
    陳昭芬
    常會出現壓力性進食,吃完後總是覺得後悔和罪惡感
    • 2025-09-23 10:05:29

    相關文章

    高效睡眠法,如何睡得少又能睡得好?挑選床墊的2大迷思

    • 2024 Dec 22

    多動對身體一定好?小心健康不成一身傷。

    • 2019 Dec 22

    50歲後,該怎麼運動?銀髮族運動5大迷思

    • 2020 May 04

    【阿丸來解惑】放下體重執念,妳的身體正在進化!

    嗨 Emily 妳好: 謝謝妳寫信與我分享妳的掙扎。我得說,妳的文章其實已經幫妳自己解答了,我只是想給你一些鼓勵。 我得坦白說,我自己都沒有去測過我的 HRV(我很懶),我跑步還在配速 7 而已 XD。 所以妳對妳身體的努力,我相信看到文章的人都會感到五體投地。

    • 2025 Oct 13

    3D呼吸可以練核心?深層核心訓練,沒時間也能自己訓練!

    • 2024 Oct 28

    如何用 AI 讓肌力訓練課表設計速度提升10倍?我的4大步驟

    • 2025 Feb 25

    關於丸子教練

    • 關於我
    • 線上課程

    課程資訊

    • 退費政策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聯絡我們

    • Email: afish1019@wcoach.org
    • 公司名稱: 阿丸玩運動有限公司
    • 統編: 60756259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阿丸玩運動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