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讓自己變強
40歲後,你需要「最大肌力」的五個理由-競技運動科學之演變及展望專題演講,何立安老師
2025 Aug 13 學習心得

你不需要變成運動選手,但你需要「最大肌力」
很多人一聽到「最大肌力」,就會想:「這是舉重選手在練的吧?」、「我平常又不需要拿重,為什麼樣練這個?」
何立安老師在演講中強調,「最大肌力」不是為了比賽,而是所有體能進步的基礎。
以耐力運動為例,一位馬拉松選手或登山者,他的表現好不好,關鍵不只有有氧能力,還包括這些:
肌肉是否足夠強壯,能支撐長時間重複性動作
組織耐受度夠不夠,避免關節和軟組織過早損耗
動作經濟性,你的動作效率好不好。
而這些,都跟最大肌力有關。
最大肌力提高後,你原本需要出100%的力量做的事,現在只要用50%。
任務沒變簡單,但你感覺變輕鬆,原因很簡單:你變強了。
這點我是認同的,記得我還沒開始往「最大肌力」訓練前,拿個20~30公斤的槓鈴,就覺得這應該是我的極限了。
但在6~7年前,參加何老師的訓練營,3個月後,我硬舉的重量,就直接提升到50~60公斤。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背肌,那時候的我,第一次感受到,新手肌力提升後的成就感。
練「最大肌力」有什麼好處?5大關鍵一次看懂
何立安老師蠻強調「最大肌力」的重要性。
我想,一部分的原因,是大部分的人,並不是那麼理解:「我幹麻沒事拿那麼重?拿2~3公斤練練,有流汗有酸就好,不行嗎?」
以下5個,是他認為是練「最大肌力」的理由:
▋進步空間大
最大肌力可以慢慢練、一直練,長期持續進步。
雖然你訓練年資越久,進步的幅度會放慢,但長期而言,他還是一個投報率極高的訓練。
我自己的感受是,一但你提升了自己的最大肌力,是很難退回原點。即便我現在,做最大肌力的訓練,沒有以前多。但我的力量,不曾感受到退步。
▋讓運動與日常都更輕鬆
把50公斤東西搬上樓,可能是你原本極限。但當你可以拿到100公斤後,50公斤就是piece of cake,變得輕而易舉。
當然,沒人要你一開始練,就瘋狂拿重。
對於害怕重量的女性,我通常會鼓勵他們一次增加「一點點」就好,又或是減少次數,讓大家比較能成功,心理負擔不會這麼大。
▋不怕回到原點
曾經練過的肌力與動作,會以肌肉記憶的方式存在體內。即使暫停多年,回復的速度也會更快。
間單的說,你的肌肉會「記得」你練過這些重量,即便你中間暫停,當你再重新訓練時,也可以很快就進步到高峰狀態。
還是會比完全的新手,更快獲得進步。
▋降低受傷風險
無論是跑步、打球,肌肉能保護關節不被拉扯過度,是預防運動傷害的關鍵。
▋有效降低死亡率
多篇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握力、腿部肌力、最大肌力測試的成績,與未來10–20年內的全因死亡率、跌倒風險與代謝性疾病風險顯著相關。
你的肌力提高,也能健康的活久一點。
不只是練肌肉,而是讓身體結構更強壯
肌力訓練最重要的,不是改變外表,而是強化身體內部組織,包括:
增加骨密度,防骨質疏鬆。
提高韌帶與筋膜耐受度,預防跌倒與意外受傷的機率。
增加微血管與粒線體密度,提升代謝與抗老化。
這些功能,不是只有選手才需要,每一個年過40歲的人,都該認真看待。
怎麼開始練?一週練2次就夠了
何立安老師建議,從每週1~2次的訓練頻率開始,針對下列這幾個方向做訓練:
下肢推:如深蹲
下肢拉:如硬舉
上肢推:如伏地挺身
上肢拉:如划船
行走類負重:如農夫走路、行李箱行走
會選擇這些動作,是因為他們符合「有負重潛力的人體自然動作」,都適合40歲以上的入門者使用。
白話一點說,就是這些動作,比較能「持續的加重量」,比較容易提高你的「最大肌力」。
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讓自己變強
無論你是跑者、健行者、媽媽、上班族——只要你需要「身體」,你就需要最大肌力。
不是為了比賽,而是為了讓生活與老化變得更有品質。
「你不能讓任務變簡單,但你可以讓自己變強。」何立安老師說。

我的想法:練最大肌力前,需要一些前置作業
我自己是蠻認同「提升最大肌力」這件事情的,對我來說,很多地方是有共鳴的。
但我也知道,大部分的人,可能會有一個誤解,以為只要進到健身房,就得開始拿很重的重量訓練。
以至於,有些會員會害怕見到教練,因為我的確聽過,有些人因為:「教練一直叫我拿很重,但我就不想…」的狀況而逃避訓練,尤其是女性居多。
這對我來說,是很可惜的事。
身為第一線的教練,我要做的,其實是降低大家的焦慮感,提升大眾對肌力訓練的成就感跟興趣。
所以,我自己在實務教學上,會用比較「慢速」的方式,一步步引導會員。當他覺得自己有能力也願意挑戰自己的最大肌力時,我才會開課表給他。
目前我自己的團體課,就是用這樣的方式,無聲無息地,讓一群地方媽媽,提升他們的肌力。
我認同最大肌力對身體的重要性,但我也會根據會員的狀況跟能力,來決定什麼時間點,該進行這樣的訓練。
我蠻喜歡何立安老師,他本人也是很親切,最近瘦下來,跟我一開始認識的樣子差很多。等YT破萬的時候,看看有沒有機會邀請他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