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心得:執行長日記,想幫助別人,先裝滿自己的桶子】
2025 Apr 01 好物推薦
本書作者Steven Bartlett,是知名podcast 「The diary of a CEO」的主持人。
他在18歲時,問了一位聞名全球的大師蘭妲納特 斯瓦米一個問題:「比起去非洲拯救生命,創業致富是否算不上崇高的追求?」
「空桶子倒不出水。」大師回他。
「專注裝滿自己的桶子,你才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為世界帶來改變。」
▋裝滿5個桶子,才有能力幫助數以百計的人
這五個桶子分別是:「知識、技能、人脈、資源與聲望」。五個桶子都息息相關,通常是由左到右填滿。
知識-你知道什麼
技能-你能做什麼
人脈-你認識誰
資源-你擁有什麼
聲望-外界對你的看法
在我學習自媒體的過程,我深刻感受到這5個桶子的力量。
舉個例子:
當我開始寫電子報時,我開始整理我的健身知識,讓我對許多系統有更清晰的理解,讓我的讀者更容易理解這些觀念。
當我開始開設團體教學時,我把自己的教學技巧跟口令,打磨的更流暢,我能用一句話,就改善全班的動作。
當我開始做podcast時,我認識了更多教練,更多專家,他們為我帶來更多的知識。
當我把這一切「無償」分享出去時,我接到一些出版社跟媒體的邀稿,而我也能幫助他們,把好的知識分享出去。
最重要是,當我可以悠然的走在這條路上,我就有能力回頭,去幫助那些,正在起步的教練及會員。
▋先讓自己強大,才能用我想要的方式,改變這個世界
這個想法,在我還是一個基金會的社區輔導員時,就已經萌芽了。
當時,我必須經常跟著志工阿姨們,到長輩的家中發送物資,與他們聊天對話。我也曾經幫助過一位長輩,開車帶她到日月潭,圓他小時候的夢想。
看見他們感動的神情,我也會感覺很大的成就感。
然而,更多時候,我感受到的是「無力感」。
好像,我就只能做到這樣,我改變不了他們的身體,也改變不了他們的環境。
那些長輩日復一日,坐在家裡,等著志工來探訪,然後默默的在某一天離開。
很多在底層的家庭,他們不是不努力。然而,他們擁有的能力,難以在社會上生存。如果你有看過,我之前FB寫過一個臥床阿嬤的故事,你會知道我說的無力感是什麼。(找不到那篇...應該還在)
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如此渴望,要幫助40歲後的你,透過運動,可以擁有自由的身體。然而,在做到這些事前,我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打磨自己的能力。
這讓我想到之前跟生命工程師民諺的訪談,我最後問他:「那你街下來有什麼計劃嗎?」,他想了一下,淡淡的說:「恩,我沒有什麼計劃,就是繼續打亮我這個人吧。」
當時我還不太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現在我完全明白了。
就如同「執行長日記」所說:「裝滿自己的桶子,你才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為世界帶來改變」